讀書心得
繳交日期:99年 11 月 12日
圖書編號 ISBN978-957-13-4303-7
書名 決斷2秒間
作者 葛拉威爾
出版社 時報出版
姓名 劉謹慧 班別 UJ1D 學號 1099204183
一、請簡述這本書中最重要的三個人及這三個人提出的理論為何?
1.高特曼 (John Gottman)-薄片擷取理論
以一對年輕夫婦做實驗(愛情實驗室),並運用「特定情緒編碼系統」來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用摩斯密碼通訊世界中所謂的「筆跡」來比擬高特曼的理論。憑藉「經驗薄片」。
他所說的就是每一段人際關係也有其「筆跡」:一種自然而然、自動浮現的顯著特質,因此婚姻狀況才會如此容易分析與解讀。因而從簡單如發送摩斯密碼到複雜如婚姻大事,人類活動的某些關鍵部分都有可資辨識的穩定模式。預測婚姻分合就像追蹤摩斯密碼一樣,都是在發掘其中特定的模式。
2.戈斯林(Samuel Gosling)-寢室理論(尋找好員工的另一種方法)
證明以薄片擷取來判斷一個人的性格。戈斯林實驗的第一階段,是對八十名大學生進行性格判斷。他運用廣受學界肯定的「五大項目量表」多重問卷。接下來,戈斯林重複進行這個評量過程,然而評量者不再是受評學生的好朋友。他找來與受評學生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唯一的評分依據是那些學生的宿舍寢室。戈斯林說:「我想要研究日常生活中的印象,因此我特別要求自己避免對觀察員下達指令,我只對他們說:『拿著這張問卷,到房間裡面好好逛一逛。』我的研究目標是直覺判斷過程。」結果這些寢室觀察員表現如何?他們對受評學生外向性的評量,準確度遠遠不如受評人的朋友。
換句話說,跟我們從未謀面的陌生人,僅僅只花二十分鐘思索考量相關訊息,對我們的瞭解很可能更勝於交往多年的朋友。大多數人都會覺得戈斯林的實驗結果難以置信,或許你也是如此。其實不必大驚小怪,高特曼的研究已經指出一條明路,這就是一種典型的「薄片擷取」。
3.巴孚「預先設定實驗」
找來一群大學生當實驗對象,每個人發一張文句重組測驗紙。兩種測驗都避免讓類似的字彙大量出現,因此學生不會發覺事有蹊翹,做完只需五分鐘的測驗之後,只是學生要走過長廊,到研究室與實驗負責人交談,接受下一項作業指示。並事先特意安排另一位工作人員與實驗負責人交談且站在門口,擋住學生的路。比較這兩組分別被「禮貌語彙」與「粗魯語彙」預先設定的學生,前者會不會等候久一點時間,才打斷工作人員與實驗負責人交談。 顯示淺意識這扇深鎖的房門後面的確是大有文章。暗示我們所謂的「自由意志」恐怕是幻想的成分居多:我們過生活的方式,其實多半有如飛機的自動駕駛;我們思考與行為的模式—尤其是當下立即的反應,受到外界力量的影響程度遠超出我們的認知。
二、請以「理論─用途─舉列說明」的書寫格式,寫出證明你可以運用這本書內容所提理論的五個實例。
1.薄片擷取
用途:人們運用「薄片擷取」來挑選約會時的對象時,幾乎每個人都相當精明。
例:凱琳負責的「快速約會」活動,每一位男士能和一位女性談話六分鐘。每一位參加者都拿到一枚徽章,分配一個號碼,還有一張簡單的表格。如果兩位參加者互相勾選對方,他們會在二十四小時內拿到對方的電子信箱。
2.寢室理論
用途:尋找好員工的另一種方法
例:跟我們從未謀面的陌生人,僅僅只花二十分鐘思索考量相關訊息,對我們的瞭解很可能更勝於交往多年的朋友。不要理會那些沒完沒了的「相互認識」會面與用餐,如果你想確切知道我是不是一個好員工,不妨找一天造訪我的住處,好好觀察一番。
3.預先設定的行動
用途:我們過生活的方式,其實多半有如飛機的自動駕駛;我們思考與行為的模式—尤其是當下立即的反應,受到外界力量的影響程度遠超出我們的認知。
例:假設我是一位大學教授,請你到我的研究室來一趟。你走過一道長廊,從研究室門口進來,坐在一張桌子前面。桌上放了一張紙,上面放了一張紙,上面寫有許多字彙,每五個為一組。我要你從每組的五個字彙中選四個字詞,湊成合於文法的句子,速度越快越好,這就是「文句重組測驗」。似乎是很單純的測驗,對不對?恐怕不是。信不信由你,當你做完這份測驗走出我的研究室,回到大廳,你的步伐會比你當初走進來時緩慢。我用這份測驗影響了你的行為。
4.哈定謬誤
用途:凸顯出快速認知的黑暗面,同時也是諸多偏見與歧視的根源。
例:一群心理學者開始深入探討淺意識的聯想在人們的信念與行為中扮演何種角色。這些研究有一大部分是借重一種非常巧妙的工具:內隱聯想測驗。內隱聯想測驗是由格林渥德、巴納基與諾賽克三位學者共同設計,其理論基礎是看似顯而易見、其實非常深刻的一項觀察:兩個觀念如果已在我們心中產生關聯性,那麼將兩者連結的速度,會比聯想兩個陌生觀念快得多。
5.專業素養的優勢
用途:當我們成為某方面的專家,我們的品味也會變得更為獨特與複雜。我想強調的是,只有專家才能夠鞭闢入裡。
例:心理學者修勒與威爾森做過一項實驗,巧妙的揭示了這種差別。實驗的主題是草莓醬,請來一群食品專家,根據非常明確的口味與質感標準,評比四十四種種品牌的草莓醬,分數由高到低一一列出。挑出一、十一、二十四、三十二與四十名的五種果醬,拿給一群大學生品嚐。先看一個問題:大學生的評比與食品專家會有多大差距?答案是相去不遠。但是如果我給你一份問卷,請你列舉自己分辨果醬優劣的依據,這會有何影響?影響可大了。
二、請用200個字寫出你看完本書後的感受。
「直覺」或所謂的「第一印象」就是書中一開始所討論的主題,書中稱為「薄片擷取」。書中還有許多有趣的議題,說明了人被潛意識及第一印象和成見影響的有多深。每一個例子都真實卻有故事般的效果,完全打翻你之前對自己意識的認知,也帶給讀者一個全新的思考概念。
本書開頭講到,蓋提美術館購入的「少年立像」,館方花了一年兩個月去研究這個雕像的真偽,而一些專家卻只看了一眼就斷定它不是真的。似乎很不可思議,但這卻是一個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事。再來書中還談到了關於「適應潛意識」,它有如一部龐大的電腦,能夠迅速且不動聲色的幫你處理生活中的許多資訊。書的後半段則是談到「第一印象」對人產生的影響,人們總認為自己十分理性,但一些根深柢固的成見及先入為主的印象,還是深深的影響著我們的行為決策,甚至我們是被它牽著鼻子走。
我覺得之中的關鍵真的不在書中所要表達的「2秒間」這種極短的時間,而在於平時累積的知識能夠適時地「御簡於繁」,抓住要點,做出正確的判斷。有時「直覺」是你決策時助你向成功的推手;有時腦中的「第一印象」卻會將你推向失敗。要了解自己思維,不要被根深柢固的成見所累;也不要讓過多繁雜的資訊矇蔽了你的瞬間反應。
圖書編號 ISBN978-957-13-4303-7
書名 決斷2秒間
作者 葛拉威爾
出版社 時報出版
姓名 劉謹慧 班別 UJ1D 學號 1099204183
一、請簡述這本書中最重要的三個人及這三個人提出的理論為何?
1.高特曼 (John Gottman)-薄片擷取理論
以一對年輕夫婦做實驗(愛情實驗室),並運用「特定情緒編碼系統」來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用摩斯密碼通訊世界中所謂的「筆跡」來比擬高特曼的理論。憑藉「經驗薄片」。
他所說的就是每一段人際關係也有其「筆跡」:一種自然而然、自動浮現的顯著特質,因此婚姻狀況才會如此容易分析與解讀。因而從簡單如發送摩斯密碼到複雜如婚姻大事,人類活動的某些關鍵部分都有可資辨識的穩定模式。預測婚姻分合就像追蹤摩斯密碼一樣,都是在發掘其中特定的模式。
2.戈斯林(Samuel Gosling)-寢室理論(尋找好員工的另一種方法)
證明以薄片擷取來判斷一個人的性格。戈斯林實驗的第一階段,是對八十名大學生進行性格判斷。他運用廣受學界肯定的「五大項目量表」多重問卷。接下來,戈斯林重複進行這個評量過程,然而評量者不再是受評學生的好朋友。他找來與受評學生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唯一的評分依據是那些學生的宿舍寢室。戈斯林說:「我想要研究日常生活中的印象,因此我特別要求自己避免對觀察員下達指令,我只對他們說:『拿著這張問卷,到房間裡面好好逛一逛。』我的研究目標是直覺判斷過程。」結果這些寢室觀察員表現如何?他們對受評學生外向性的評量,準確度遠遠不如受評人的朋友。
換句話說,跟我們從未謀面的陌生人,僅僅只花二十分鐘思索考量相關訊息,對我們的瞭解很可能更勝於交往多年的朋友。大多數人都會覺得戈斯林的實驗結果難以置信,或許你也是如此。其實不必大驚小怪,高特曼的研究已經指出一條明路,這就是一種典型的「薄片擷取」。
3.巴孚「預先設定實驗」
找來一群大學生當實驗對象,每個人發一張文句重組測驗紙。兩種測驗都避免讓類似的字彙大量出現,因此學生不會發覺事有蹊翹,做完只需五分鐘的測驗之後,只是學生要走過長廊,到研究室與實驗負責人交談,接受下一項作業指示。並事先特意安排另一位工作人員與實驗負責人交談且站在門口,擋住學生的路。比較這兩組分別被「禮貌語彙」與「粗魯語彙」預先設定的學生,前者會不會等候久一點時間,才打斷工作人員與實驗負責人交談。 顯示淺意識這扇深鎖的房門後面的確是大有文章。暗示我們所謂的「自由意志」恐怕是幻想的成分居多:我們過生活的方式,其實多半有如飛機的自動駕駛;我們思考與行為的模式—尤其是當下立即的反應,受到外界力量的影響程度遠超出我們的認知。
二、請以「理論─用途─舉列說明」的書寫格式,寫出證明你可以運用這本書內容所提理論的五個實例。
1.薄片擷取
用途:人們運用「薄片擷取」來挑選約會時的對象時,幾乎每個人都相當精明。
例:凱琳負責的「快速約會」活動,每一位男士能和一位女性談話六分鐘。每一位參加者都拿到一枚徽章,分配一個號碼,還有一張簡單的表格。如果兩位參加者互相勾選對方,他們會在二十四小時內拿到對方的電子信箱。
2.寢室理論
用途:尋找好員工的另一種方法
例:跟我們從未謀面的陌生人,僅僅只花二十分鐘思索考量相關訊息,對我們的瞭解很可能更勝於交往多年的朋友。不要理會那些沒完沒了的「相互認識」會面與用餐,如果你想確切知道我是不是一個好員工,不妨找一天造訪我的住處,好好觀察一番。
3.預先設定的行動
用途:我們過生活的方式,其實多半有如飛機的自動駕駛;我們思考與行為的模式—尤其是當下立即的反應,受到外界力量的影響程度遠超出我們的認知。
例:假設我是一位大學教授,請你到我的研究室來一趟。你走過一道長廊,從研究室門口進來,坐在一張桌子前面。桌上放了一張紙,上面放了一張紙,上面寫有許多字彙,每五個為一組。我要你從每組的五個字彙中選四個字詞,湊成合於文法的句子,速度越快越好,這就是「文句重組測驗」。似乎是很單純的測驗,對不對?恐怕不是。信不信由你,當你做完這份測驗走出我的研究室,回到大廳,你的步伐會比你當初走進來時緩慢。我用這份測驗影響了你的行為。
4.哈定謬誤
用途:凸顯出快速認知的黑暗面,同時也是諸多偏見與歧視的根源。
例:一群心理學者開始深入探討淺意識的聯想在人們的信念與行為中扮演何種角色。這些研究有一大部分是借重一種非常巧妙的工具:內隱聯想測驗。內隱聯想測驗是由格林渥德、巴納基與諾賽克三位學者共同設計,其理論基礎是看似顯而易見、其實非常深刻的一項觀察:兩個觀念如果已在我們心中產生關聯性,那麼將兩者連結的速度,會比聯想兩個陌生觀念快得多。
5.專業素養的優勢
用途:當我們成為某方面的專家,我們的品味也會變得更為獨特與複雜。我想強調的是,只有專家才能夠鞭闢入裡。
例:心理學者修勒與威爾森做過一項實驗,巧妙的揭示了這種差別。實驗的主題是草莓醬,請來一群食品專家,根據非常明確的口味與質感標準,評比四十四種種品牌的草莓醬,分數由高到低一一列出。挑出一、十一、二十四、三十二與四十名的五種果醬,拿給一群大學生品嚐。先看一個問題:大學生的評比與食品專家會有多大差距?答案是相去不遠。但是如果我給你一份問卷,請你列舉自己分辨果醬優劣的依據,這會有何影響?影響可大了。
二、請用200個字寫出你看完本書後的感受。
「直覺」或所謂的「第一印象」就是書中一開始所討論的主題,書中稱為「薄片擷取」。書中還有許多有趣的議題,說明了人被潛意識及第一印象和成見影響的有多深。每一個例子都真實卻有故事般的效果,完全打翻你之前對自己意識的認知,也帶給讀者一個全新的思考概念。
本書開頭講到,蓋提美術館購入的「少年立像」,館方花了一年兩個月去研究這個雕像的真偽,而一些專家卻只看了一眼就斷定它不是真的。似乎很不可思議,但這卻是一個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事。再來書中還談到了關於「適應潛意識」,它有如一部龐大的電腦,能夠迅速且不動聲色的幫你處理生活中的許多資訊。書的後半段則是談到「第一印象」對人產生的影響,人們總認為自己十分理性,但一些根深柢固的成見及先入為主的印象,還是深深的影響著我們的行為決策,甚至我們是被它牽著鼻子走。
我覺得之中的關鍵真的不在書中所要表達的「2秒間」這種極短的時間,而在於平時累積的知識能夠適時地「御簡於繁」,抓住要點,做出正確的判斷。有時「直覺」是你決策時助你向成功的推手;有時腦中的「第一印象」卻會將你推向失敗。要了解自己思維,不要被根深柢固的成見所累;也不要讓過多繁雜的資訊矇蔽了你的瞬間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