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2015-08-17 11:04:42

黨政大亂鬥

總統登盛

緬甸全國大選在即,翁山蘇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NLD)被看好能獲得多數議會席次。而熱門總統候選人,就非現執政黨魁瑞曼(Shwe Mann)莫屬了,他的開明改革作風預料能獲得NLD議員的支持。然而,一切風雲變色了。813日晚,國會議員提名截止日前一夜,於總統登盛(Thein Sein)的安全部隊包圍執政黨聯邦鞏固與發展黨(USDP)總部。黨魁瑞曼遭到撤職,登盛的親信泰吳(Htay Oo)取而代之。瑞曼樹立的,與軍方迥異的風格,終遭到了反撲。

權力威脅

瑞曼(左一)和登盛(左二)

瑞曼曾是軍中三把手,位階甚至在總統登盛之上。2010年國會大選,USDP獲勝,瑞曼出任下議院長,政治權力僅次於登盛。2013年,登盛當選為USDP黨魁,但緬甸憲法規定「總統和副總統不得涉入黨務」,這才不情願地拱手讓給瑞曼,其對登盛領導造成的威脅可想而知。

政治歧見

翁山蘇姬和瑞曼

瑞曼對民主的嚮往,曾在多次談話中表露。他不僅支持聯合政府、降低軍人在國會中的影響力,和翁山蘇姬也有相當聯繫,外界揣測兩人將在大選後合組執政聯盟。因此,瑞曼一直被看好成為加速緬甸民主的推手。而這,卻也直接觸到登盛等統治階級的痛處。外界認為,這起事件,造因於兩人對議員候選人名單的分歧。

813事件的影響

登盛在軍政史上算是位有作為的領導人。他執政時,為歐美外資打開大門,並在各界強力要求下特赦數千名政治犯,其中包括翁山蘇姬。他也同翁山有過幾次溝通,共商緬甸民主之路。

但無論如何,登盛仍帶有強烈保守主義色彩,他的改革,極大因素是要平息國內愈演愈烈的反專制、反貧窮運動,並解除外國制裁。緬甸政府最近的作為,包括鎮壓果敢叛軍、否決民主憲改,乃至這次行動,無疑是保守反動思想的展現。

民主不再有回頭路,這場跨越政黨階級的民主改革邁向成功,不是一場鬧劇所能阻止的。但從中,我們看到了一個警示:老舊觀念不除、軍人權力不限縮,緬甸的民主很難有兌現的一天。

評論(0)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