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Circle's garden

2012-03-15 14:45:48

3/9筆記和作業

---上課筆記----

1.讀書上:看不如說,說不如寫,因此讀書需三管齊下。
2.資料上:字不如表,表不如圖,資料若有圖片更易了解。
3.活用電子資料庫,內附設的連結,往往可以做跳躍性的思考,且若主題是發散式的,則表示此主題多人研究,等於流行。
4.踏入某領域在作報告時要學會參考舊有的資料。

-------------作業-------------
國 立 中 正 大 學
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歐盟內部市場勞工自由遷徙
與勞務自由流通探討 Free Movement of Persons and Services in European Internal Market
指導教授:楊 通 軒 博士
研 究 生:劉 遵 萱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八 年 七 月
摘 要
歐盟共同市場,是促進歐盟整合的主要動力之一、亦是影響全球發展重要力量之ㄧ,從最初的6個會員國,至今增至27個會員國,參與共同市場的會員國打破彼此間之限制,達成內部市場貨物、人員、服務與資金之自由流通。其中,勞工自由遷徙與勞務自由流通係四大自由中聯盟公民基本權利之展現,由於國內相關學術文獻較不常見,期藉由本論文之說明,透過彙整分析歐盟對其內部市場勞工自由遷徙及勞務自由流通相關指令內容及歐洲法院判決等案例,以瞭解歐洲聯盟對於勞動市場勞動現象的目前作法及未來趨勢,繼而補充在WTO下臺灣關於自然人移動模式的相關政策及建議。
本篇論文主要可分為三個部分:除介紹歐盟內部市場勞工自由遷徙與勞務自由流通之背景外;並分別述及歐盟「勞工自由遷徙」與「勞務自由流通」之相關法令及歐洲法院見解,不僅論述其適用主體之範圍,對於權利保障之類型及內容、勞務定義以及限制流通之正當事由,多有彙整研究;最後,係有關「歐盟經驗對WTO下臺灣勞務政策與法制之參考」,以分析探討GATS自然人移動模式下臺灣所面臨之挑戰及援用歐盟經驗之可行。
勞工自由遷徙與勞務自由流通實踐過程涉及了執委會(Commission)、歐洲法院(European Court of Justice)、會員國等在歐盟法律架構下的互動,本文的目的即在探討、分析內部市場對自由流通之相關規範及運作情形,以期對歐盟內部市場的有更清楚的認識。
關鍵字:歐洲聯盟、基本權利、勞工遷徙、勞務流通
i
Abstract
Common market in European Un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otivations to achieve European integration, and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economic in the world. The membership which the initial 6 countries add 27 ones aim to break obstacles of the free movement of goods, persons, services and capital for one real common market. Above all, the free movement of persons is considered as the foundation freedoms of Citizenship of the Union. The study focuses on the process of destroying different labors mobility and services movement barriers. In addition, studying EU Secondary legislation, such as Regulations and Directives, the related cases of European Court is important as well, through legislation and cases study will offer us different and clear view of the topic. Apart from this, as Comparing to WTO, the free movement of persons and services are not so popular at moment in Taiwan; therefore I hope the thesis can provide some help for related study. The structures of this thesis are 3 main contents as follows:
Firstly, it is devoted to introducing the European Union background of the free movement of persons and services. Secondly, it emphasizes to list and explains the main EU legislation and cases of free movement of persons and services, restrictions and measures, meanwhile explains the development. I also try to analyze these in order to respect European Union situation. Finally, it estimates EU developments and experiences of freedom of persons and services to analyze and use in Taiwan which is one of WTO numbers under GATS Movement of Natural Persons model possibly in the future.
The thesis is to analyze the practice of “Free Movement of persons and services” in European Internal Market and to clarify the key factor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ii
of free circulation of persons and services. It is related to the interaction with Commission, European Court of Justice and membership under EU market. Such a clarification will help realize the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s of a successful integrated market.
Keywords: European Union, the foundation rights, the movement of persons, the movement of services.
iii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一項 研究動機............................................1
第二項 研究目的............................................2
第二節 研究方法................................................4
第三節 研究架構、流程與限制....................................5
第一項 研究架構............................................5
第二項 研究流程............................................6
第三項 研究限制............................................7
第二章 歐盟內部市場勞工自由遷徙與勞務自由流通之背景................9
第一節 概論....................................................9
第二節 歐盟勞工關係法制建構統合的起源.........................14
第一項 邁向單一市場過程之介紹.............................14
第二項 歐洲聯盟成立後的新進程.............................16
第三項 歐洲共同體與歐洲聯盟的法律性質區別.................17
第一款 歐洲共同體.....................................17
第二款 歐洲聯盟.......................................21
第三款 兩者之比較及關係...............................22
第三節 歐洲聯盟法源基礎.......................................24
第一項 初級共同體法.......................................26
第二項 一般法律原則.......................................27
第三項 歐洲共同體所簽署的國際協定或條約...................30
第四項 次級共同體法.......................................31 iv
第一款 命令...........................................32
第二款 指令...........................................33
第三款 決定...........................................34
第四款 建議、意見及其他...............................35
第四節 消除勞工自由遷徙與勞務自由流通障礙之基礎原則及措施.....37
第一項 禁止差別待遇原則...................................37
第二項 相互承認措施.......................................39
第一款 一般職業全面承認...............................40
第二款 個別職業特別承認...............................42
第三款 承認職業的經驗.................................42
第三項 共同體法規之協調...................................43
第五節 小結...................................................44
第三章 歐盟內部市場勞工自由遷徙...................................46
第一節 勞工自由遷徙權之內容...................................46
第一項 概論...............................................46
第二項 自由權之類型.......................................48
第一款 離境、入境及移動之權...........................49
第二款 居留之權.......................................51
第三款 工作之權.......................................53
第四款 企業轉讓或破產之權益保障.......................54
第五款 社會安全保障...................................57
第六款 其他促進措施...................................60
第二節 自由遷徙權之例外.......................................64
第一項 限制之理由-公共秩序、公共安全和公共健康...........64
第二項 公共行政範圍工作...................................66 v
第三節 平等待遇原則...........................................67
第一項 歐盟平等待遇之相關法源依據.........................67
第二項 歐洲法院之實踐.....................................72
第四節 適用對象的概念與範圍...................................77
第一項 勞工...............................................77
第二項 求職者.............................................83
第三項 勞工家屬...........................................85
第四項 派赴勞工與派遣勞工.................................91
第一款 派赴勞工.......................................91
第二款 派遣勞工.......................................93
第一目 1408/71(1971年第1408號)命令.............94
第二目 91/383/EEC(1991年第383號)指令...........94
第五節 小結...................................................95
第四章 歐盟內部市場勞務自由流通...................................97
第一節 勞務自由流通...........................................97
第一項 主體適用的範圍.....................................98
第一款 自然人.........................................98
第二款 公司或企業.....................................98
第二項 勞務定義..........................................100
第一款 勞務特徵......................................100
第二款 歐洲共同體條約規定及歐洲法院實務見解..........103
第二節 勞務自由流通之內容....................................105
第一項 禁止差別待遇原則..................................105
第二項 禁止其他方式之阻礙................................107
第三項 共同市場之服務業..................................111 vi
第四項 規避法律及詐騙訂定之遏止..........................114
第三節 勞務收受之自由........................................115
第一項 相關歐洲法令規定..................................115
第二項 歐洲法院實務見解..................................116
第四節 限制勞務自由流通之正當理由............................118
第一項 條約規定-公共秩序、公共安全和公共健康............118
第二項 其他歐洲法院形成之見解............................119
第一款 公共利益的目的................................120
第二款 比例原則......................................123
第三款 尊重基本權利..................................124
第五節 小結..................................................125
第五章 歐盟經驗對WTO下臺灣勞務政策與法制之參考...................127
第一節 WTO服務業貿易機制介紹與臺灣地位.......................127
第一項 GATT沿革與WTO運作.................................127
第一款 GATT與WTO.....................................127
第二款 WTO所轄服務業貿易總協定.......................129
第二項 臺灣參與WTO之法律地位.............................131
第一款 臺灣的國際地位................................131
第二款 WTO締約國對臺灣國際地位的接受及看法...........133
第二節 GATS及其自然人移動之現況..............................134
第一項 GATS服務貿易適用範圍..............................134
第二項 臺灣就GATS承諾開放概況............................135
第三項 中國就GATS承諾開放概況............................139
第四項 有關GATS自然人移動模式............................148
第三節 有關「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之提倡.............150 vii
第四節 WTO下兩岸情勢變化及臺灣所面臨之挑戰-歐盟經驗參考之處.153
第一項 外部關係:中國對臺灣在WTO地位的態度...............153
第二項 內部關係:臺灣加入WTO有關勞動及服務業之衝擊與影響.154
第五節 小結..................................................160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162
第一節 結論..................................................162
第二節 建議..................................................165
參考文獻.........................................................167
附錄 臺灣、澎湖、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服務業特定承諾表及最惠國待遇豁免表(2008年08月26日更新版)................................181
vii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一項 研究動機
2007年3月25日,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簡稱EU)步入50歲的生日1;相較於傳統國際組織及一般經濟合作模式,歐盟可謂是多邊世界中影響全球發展的重要力量之ㄧ,這個力量結合多樣的風貌:從最初整合歐洲經濟為目標之組織,到加強彼此間外交政策、安全防禦、司法、內政事務及經濟上的合作關係;使得「歐盟(歐體)」的統合-從最初的6個成員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及盧森堡),至今增至計27個會員國2,而採取歐元的區域目前為止則共計有16個會員國3。在人口約近4.8億、總面積超過400萬平方公里、國內生產總值逾10萬億歐元的區域性組織規模下,已一躍成為國際舞台上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它的經貿情勢以及政策變化,對全世界的影響更具有顯著之重要性。
2007年歐盟的擴大,雖讓歐盟人口增加18%,然而歐盟GDP只增加5%,1/5貧窮人口的加入,使得國民平均所得下降10%至15%,另方面因為大量廉價勞工的產生,將吸引外資投資由西歐轉移至東歐,2002-2008年期間東歐經濟及主要進出口貿易成長率漸高於西歐,同時期之每年失業率幅度趨向逐漸縮減,以捷克為例,失業率由2002年之7.3%下降至2008年之4.4%,但盧森堡及英國之失業率卻是分別由2002年之2.6%、5.1%上升至2008年之4.4%、5.6%4;由
1網站新聞: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325/11/c0vm.html
2除法、德、義、荷、比、盧6國外,尚有(第一次擴大)英國、丹麥和愛爾蘭,(第二次擴大)希臘,(第三次擴大)西班牙及葡萄牙,(第四次擴大)奧地利、瑞典及芬蘭,(第五次擴大)塞浦路斯、捷克、愛沙尼亞、匈牙利、拉脫維亞、立陶宛、馬爾它、波蘭、斯洛伐克及斯洛維尼亞,以及之後新加入的保加利亞、羅馬尼亞。
3馬爾他、塞浦路斯於2008年1月1日起正式採用歐元,斯洛伐克於2009年1月1日起亦正式採用歐元。目前歐元區共有16個會員國:除新加入的上述3國外,原來有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愛爾蘭、希臘、葡萄牙、西班牙、奧地利、芬蘭、斯洛維尼亞。
4中華民國中東歐暨獨立國經貿協會網站「歐盟東擴對台灣之影響與借鏡」:
1
於部份西歐國家失業率反而攀升,這勢將帶來西歐國家對於勞工政策與如何加強經濟挹注的問題重視,這些情形似乎也連帶影響到會員國要如何建構可行的勞工自由遷徙、勞務自由流通法制及實踐,而這樣的發展勢必避免不了企業對他國勞工的剝削、甚至是不平等的待遇。以此,在這複雜的背景之下,究竟勞工自由遷徙與勞務自由流通這套機制可發揮的功效是否會受到阻礙?其統合的過程可否作為目前台灣與鄰近國家有關外籍人士提供勞務保護規範之參考?甚或,可否作為未來運用於WTO下兩岸關於勞動政策相互影響下之借鏡?由於歐洲歷經兩次大戰,經過五十多年方享有現在榮景,其統合的過程中,勞工及勞務的流通,可謂其一貢獻原因,此亦成為研究國際關係的主要課題;畢竟國內長期重美輕歐,對歐盟理解多只於政策上或共同市場的概念,特別是針對歐盟內部市場勞工自由遷徙與勞務自由流通之論辯不多,本文欲藉探詢歐盟相關政策、法制、案例見解之互動關係,尤其在歐洲執行委員會於2006年指定為「歐洲勞工流動年(European Year of Workers' Mobility)」的議題下,其除有提供平台供勞工交換或討論勞務的流動性外,於主要的三大宗旨:喚醒勞工對自由流動的權利以提高其流動性、促進經驗交流、擴展有關勞工流動及對其障礙的相關調查研究5,成為筆者欲同時觀察之對象。
第二項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如下:
一、除針對現行歐盟內部市場有關勞工自由流動及勞務自由流通的背景沿革、相關建制情形及如何排除障礙之實踐加以說明,並試著探討所引起之爭議問
http://ceeca.taiwantrade.org.tw/NEW/column/article/eu%20enlarge-01.htm
資料來源:Eurostat pocketbooks
Source: External and intra-European Union trade Data 2002–2007(2009 edition)
http://epp.eurostat.ec.europa.eu/cache/ITY_OFFPUB/KS-CV-08-001/EN/KS-CV-08-001-EN.PDF
資料來源:Eurostat pocketbooks
Source: EU economic data pocketbook 4-2008(08/04/2009)
http://epp.eurostat.ec.europa.eu/cache/ITY_OFFPUB/KS-CZ-08-004/EN/KS-CZ-08-004-EN.PDF
5http://europa.eu/scadplus/leg/en/cha/c11333.htm
2
題及面向,以能清楚了解內部市場運作情形,供爾後我國學術評釋或其他有志深入研究之人士參考。
二、隨著全球化、自由化,為能在國際競爭場域中生存,台灣產業結構及企業經營勢必有所調整,特別是在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簡稱WTO)後,取消進口貿易限制、開放多項服務業(例如:商業、觀光旅遊、視訊聽及教育)准許外人來台從事相關工作或外資進入6等,國際勞動力流動已漸成主流趨勢,我們所面臨的不只是國內法規的相關研議修定(例如:就業服務法、雇主聘僱外國人許可及管理辦法、律師聘僱外國人從事助理或顧問工作許可及管理辦法…等),還包括如何設計出平衡的國際觀及對外政策,台灣既不能置身於國際市場,則更應須有效學習處理勞務流通所衍生之問題;透過本文整體之介紹,試著向同屬「區域組織」的歐盟學習勞務自由流通機制經驗,希望能給予國內主管機關新的思維、健全外籍人士勞務提供之實務運作,將來再配合實際上WTO會員國不同市場環境甚或未來兩岸發展勞務流通局勢,預做有效的檢測分析,以能對日後經貿合作之政策規劃有所協助。
承上所述,筆者試圖整理歸納出歐洲聯盟對勞務自由流通的演變及發展趨勢,俾利外勞、外籍人士多元化的台灣藉此檢視日後之勞工政策或規劃未來外國企業與外籍人士提供服務之合作模式參考,進而間接提升跨國競爭力並改善WTO下兩岸之經貿關係。
6國際貿易局經貿資訊網站「WTO入口網」:http://cwto.trade.gov.tw/webPage.asp?CuItem=11549。即服務業貿易總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簡稱GATS)是第一套具有法律執行效力的多邊服務貿易規範。GATS對於服務貿易提供服務之方式分為四類(Mode):1.「跨國提供服務」(cross-border supply):指服務提供者在一會員境內向他會員境內之消費者提供服務,例如遠距教學、郵務、海空運輸;2.「國外消費服務」(consumption abroad):指一會員境內之服務提供者對於進入該境內之他會員之消費者提供服務,例如觀光旅遊;3.「商業據點呈現」(commercial presence):指一會員之服務提供者在他會員境內以設立商業據點方式提供服務,例如金融、投信、外國銀行在他國設立營業據點;4.「自然人呈現」(presence of natural persons):指一會員之服務提供者在他會員境內以自然人(個人)身分提供服務,例如服裝模特兒、工程顧問。 3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方法是研究工作的手段,方法之應用常因事物之差異而有其限制;方法之功用,乃是使思維更為有效,使研究更易於達成7。惟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之研究終有差異,自然科學得以驗證的方式去發現觀察研究的客體,但因為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主要係以人類活動及相互影響所形成之各種現象,特別在法制建構與實務運作觀察方面,法學研究實證意涵已與傳統上著重在法律邏輯、文義解釋等法學研究方法不同,法學知識的累積應從實證資料的蒐集、分析著手8;實證研究即是基於對真實世界觀察所蒐集而得之資料加以分析,進而完成之研究。所謂的資料,基於本論文相關研究運用上,排除以訪談或問卷方式所得的第一手資料,主要係較偏向當代資料及歷史資料,並有援引自他處的二手資料9。故筆者擬採用之研究方法如下:
一、歷史觀察法
運用官方文獻、權威著作等資料分析歐盟之發展背景以及重要現象,以了解歐盟統合之互動性及整合性等意義、特徵及影響等10;本文適時運用科學方法尋找歷史資料及歷史紀錄,進而研究社會變遷及其規律性,並提及歐洲邁向單一市場之進程、探尋其政策背景,以觀察歐盟內部市場勞工自由遷徙及勞務自由流通實際運作之發展過程。
二、文獻分析法
蒐集整理與本研究相關的文獻資料,特別是探尋歐盟內部市場勞工與勞務自由流通相關法制(包含初級共同體法、次級共同體法及不成文的一般法律原則),並輔以歐洲法院對類似案例判決之實務見解,進而了解歐洲單一市場就勞工與勞務自由流通所面臨的問題,藉由對該等規範之分析構建出歐盟規範概廓及其目的性,以期呈現出歐盟內部市場勞工與勞務自由流通之
7王錦堂,大學學術研究與寫作,東華出版,1999年1月三版五刷,頁90。
8劉尚志、林三元、宋皇志,走出繼受、邁向立論:法學實證研究之發展,科技法學評論,第3卷第2期,2006年10月,頁8。
9劉尚志、林三元、宋皇志,(2006年)前揭文,頁9。
10沈玄池、洪德欽等,歐洲聯盟: 理論與政策= European union: theory and policy;洪德欽:歐洲聯盟之理論與實踐:方法論之分析研究,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出版,1998年1月初版一刷,頁3。 4
全貌。
三、比較研究法:
比較研究可以避免價值絕對化的缺點,對勞動法之研究者極為重要。惟應注意者,比較法的研究不應僅停留在文字比較層次,相關規定所企圖顯現的目的、所承擔的功能亦應一併考量11。因此在參考歐盟制度及法院判決時,將對我國就外人來臺之勞務自由流通等文獻看法,提出彙整及說明,以利相較差異或優劣,冀能促使我國法制觀點一致、避免價值判斷矛盾。
第三節 研究架構、流程與限制
第一項 研究架構
本論文將以章、節、項、款之方式分段論述;其內容共計有六章,研究架構略述分為下列部分:
第一章緒論,包括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架構、流程與限制,以瞭解本論文之研究背景。
第二章探討歐盟內部市場勞工自由遷徙與勞務自由流通之背景。以歐洲邁向單一市場過程及歐盟成立後新進程、有關法源基礎之介紹,針對勞工自由遷徙與勞務自由流通之基礎原則為概述。另附帶論述相關共同體法有關相互承認資格與文憑之規範及看法。
第三章介紹歐盟內部市場勞工自由遷徙,其中勞工的概念與範圍,除透過歐洲共同體條約第39條為闡明外,並補充部分歐盟學者對其概念之看法及評論,而歐洲法院亦有相關判決可供其判斷參考。另外,有關勞工自由遷徙權之內容及例外亦一併加以說明。
第四章介紹歐盟內部市場勞務自由流通中勞務提供與勞務收受之自由範
11黃越欽,勞動法新論,翰蘆圖書出版,2004年9月二版二刷,頁38及頁39。林更盛,法學方法在勞動法上的可能運用-一個初步的反思,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23卷期,2005年12月,頁20及頁21。
5
圍,包含歐洲共同體條約第49條之效力及限制勞務自由流通之正當理由等等,藉此了解目前法制建構及實踐情形。
第五章有關臺灣於加入WTO後,針對兩岸情勢變化及挑戰,有關外籍人士來臺從事服務貿易之遷徙自由,參照前開歐盟制度之介紹,歐盟經驗對其政策與法制,是否有其參考價值,給予某程度不同思考方向。
最後第六章之結論,透過上開各章節研究啟發,其規範應如何解釋、歐洲法院判決之適用,探究未來歐盟在勞工自由遷徙與勞務自由流通可能之發展,希能對於歐盟內部市場勞工自由遷徙與勞務自由流通多年來之運作爭議,及台灣目前規劃及未來趨勢,提出一淺見與結論。
第二項 研究流程
本文之研究程序,如下表所示:
資料蒐集:
原始(初級)資料蒐集:主要係從歐洲共同體條約及歐洲共同體所發布之命令、指令、決定、建議及意見等有關勞工自由遷徙與勞務自由流通之規範;另外,於歐洲法院網站所載相關判例及歐洲聯盟公報12取得資料。
次級資料蒐集:蒐集國內外之期刊論文及學者研究論述,藉由其對歐盟內部勞工與勞務之討論,以補充本論文之內容,並從事不同角度之觀察。
12http://publications.europa.eu/official/index_en.htm#Section1
Office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公報分為三種:
1.OJL(Legislation)係法律公報。
2.OJC(包含resolutions, recommendations, guidelines and opinions/information/preparatory acts/notices/announcements.)其內容繁瑣而龐雜。
3.OJS(Supplements)係副刊補充,類似其他文件,例如契約、招標採購或訊息等等。
隨著2001年2月26日尼斯條約的簽署,「歐洲共同體公報」從2003年2月1日起改名為「歐洲聯盟公報」。
6
運用研究方法 彙整分析資料 回顧檢視 研究方向 針對制度與爭議問題,提出說明及分析注意更替論文所引
官方最新資料
結論與建議
第三項 研究限制
本文雖勉力蒐集資料,力求周延,惟礙於筆者之知識領域、時間限制,以及國內相關著作有限,仍有以下幾項限制:
一、語文能力限制
本文主要係參採之外國資料;因受限於筆者閱讀文獻之外文能力,對於名詞解釋或翻譯,可能會有誤解或疏漏,故所援引涉及之外籍文獻內容,本論文盡量附上原文以供參考,以避免與原文失真。
二、範圍的限制
由於歐盟內部關於勞工自由遷徙及勞務自由流通議題,相關次級共同體法規範繁雜,法院判決對其相當重視並不斷擴充援引解釋,再加上國內外學者不同角度之研究及國內學者引用歐盟不同勞工學者見解之穿插,使本論文就歐盟內部之勞工自由遷徙及勞務自由流通部分資料蒐集恐有掛一漏萬,對於其他較深入之細節,尚有未能詳盡之遺憾。
三、方法的限制
7
主要研究方法既是文獻分析,故對於國內外文獻資料的選擇、歐洲法院判決之取捨、學者不同見解,其採行會隨筆者個人認知之不同而有差異,同時由於題材決定節錄之內容不同,因此,對於研究分析及結論方向,也會產生稍許歧異之影響。
8
第二章 歐盟內部市場勞工自由遷徙與勞務自由流通之背景
第一節 概論
事實上,在1986年西班牙及葡萄牙成為會員國,也就是歐洲共同體第三次擴大的同時;於同年2月,共計有12國於盧森堡及荷蘭海牙簽署公佈了歐洲單一法(Single European Act)1,並於1993年1月1日為「歐洲單ㄧ市場」(Single European Market)之生效日。之後「內部市場」2可說是歐洲共同體條約的實現,同時也是歐洲聯盟的重要基礎,因為依據歐洲共同體條約第14條第2項3所規定「內部市場」的定義可知,內部市場係指一個沒有內部邊界的區域,在此區域中依本條約之規定可確保貨物自由流通、人員自由流通、勞務自由流通、資金自由流通;因此可藉以降低區域內之成本進而提高競爭力。申言之,歐洲共同體條約之目標,就是掃除共同體內部貿易的所有障礙(包括實體性、技術性及財政性的障礙),在自由的商品流通、人員自由遷徙、勞務自由流通與資金自由流通的基
1http://europa.eu/scadplus/treaties/singleact_en.htm,在1986年2月17日由9個會員國及1986年2月28日由丹麥、義大利和希臘簽訂,主要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EEC)。它生效日為1987年7月1日。
2有學者翻譯或認為「共同市場」、「單一市場」及「內部市場」幾乎被當作同一名詞使用,但其實意涵都不同(例如:「內部市場」(參見王泰銓,歐洲聯盟條約與歐洲共同體條約譯文及重要參考文件),國內亦有譯為「單一(內部)市場」(參見王泰銓,歐洲共同體法總論)、有區分「單一市場」及「內部市場」(參見王泰銓,歐洲聯盟法總論)、「單一市場」(參見陳麗娟,歐洲聯盟法精義)或「內部統一市場」(參見張恩民譯,歐洲法));換言之,共同市場是經濟整合的一個階段,去除共同體內的貿易障礙,使各國國內市場合併為單一市場,以達到真正內部市場所需各種條件。亦即,單一市場是共同市場的延伸,其最終階段就是內部市場。又歐盟之單一市場計畫並未因1992年底完成單一市場的建立而結束,1992年後歐盟仍持續推動內部市場之立法;內部市場之發展目標包括:讓相關法規執行更有效率、處理市場扭曲現象、廢除市場整合之行業障礙...等。參見Ncholas Moussis著、王萬里譯,Executive Guide:Handbook of European Union歐盟手冊-前進歐洲,中國生產力出版,1999年6月初版一刷,頁30。王泰銓,歐洲聯盟法總論,臺灣智庫出版,2008年6月初版,頁464-478。
3http://eur-lex.europa.eu/LexUriServ/LexUriServ.do?uri=CELEX:12002E014:EN:HTML,歐洲共同體條約第14條第2項。Treaty establishing the European Community (Nice consolidated version) - Part One: Principles - Article 14(2) - Article 7a(2) - EC Treaty (Maastricht consolidated version).“The internal market shall comprise an area without internal frontiers in which the free movement of goods, persons, services and capital is ensur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is Treaty."
9
礎上,建立一個「共同市場」(Common Market)4,除規範四大要素移動的共同規則外,有學者認為其本質應是廣義地綜合性概念,「共同市場」應還包括一些政策領域的共同體化(例如:競爭政策、農業政策、環境政策及共同商業貿易政策等)5。綜合言之,歐盟內部市場(The internal market)是歐洲聯盟在三根支柱之ㄧ的歐洲共同體(European Community: EC)6架構中,為因應經濟上或其衍生的各種需求而建構;而歐盟的統合目的係加強歐洲共同體的運作並加速共同體決策過程以提高其經濟規模,增加對外競爭力,以因應瞬息萬變的世界局勢7。
有關歐洲統合過程,原係為規劃最低成本的支出並以產生最高利潤的經濟整合觀點來出發,以所確保的四大自由過程中:貨物自由流通部分,歐洲法院採取「合理原則」(rule of reason)判定,即符合一國法律要求的產品將被允許在其他國家銷售,如會員國某一措施構成了與數量限制具同等效果時,此措施之執行是為了維護某種非貿易性質的利益,例如維護大眾健康的強制規定(mandatory requirement)或歷史價值之藝術品出口的限制,則可視為合理性規則(rule of reason);換言之,對於在一會員國內合法製造、行銷的產品,他會員國沒有任何理由可以禁止或限制在其境內自由流通,這個共同承認的法則作為其他產品的重大準則,大大有助於共同體內的自由貿易8;至於人員自由流通,早期概念是指狹義的範圍,單指「有會員國國籍之勞工」有權在其他會員國勞工短缺的前提
4陳麗娟,歐洲聯盟法精義,新學林出版,2006年2月一版一刷,頁109。Matthias Herdegen著、張恩民譯,EUROPARECHT歐洲法,韋伯文化出版,2006年9月,頁265。王泰銓,歐洲共同體法總論,三民出版,1997年5月初版,頁26-28。
5Matthias Herdegen著、張恩民譯,(2006年)前揭書,頁266。
61992年2月7日簽署之歐洲聯盟條約(Treaty on the European Union)創立歐洲聯盟,歐洲聯盟主要架構為:兩個歐洲共同體、新增的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與司法及內政範圍的合作形式,形成三根支柱。其中,歐洲共同體原為三個,即歐洲煤鋼共同體(ECSC)、歐洲原子能共同體(EURATOM)及歐洲共同體(EC);惟歐洲煤鋼共同體已於2002年7月22日因適用期50年而屆滿失效,又原歐洲經濟共同體(EEC)則於1993年11月1日歐洲聯盟條約生效施行後更名為歐洲共同體(歐洲聯盟條約第2編「修改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以建立歐洲共同體」),始從本質為單純的經濟共同體有逐漸轉變為政治同盟性質的趨勢。
7許倫彰,論歐盟內部市場貨物自由流通之規範與實踐,南華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頁2。
8歐洲法院曾就Oebel案(Case 155/80)中認為,比利時法律禁止任何麵包產品製造與運送在夜間進行,此項規定乃是保障中小型麵包店工作員工權益,是屬維護勞工權益強制規定,即屬合理原則之一例,參見王泰銓,(2008年)前揭書,頁360。郭秋慶,歐洲聯盟概論,五南圖書出版,1999年9月初版一刷,頁180及頁181。王泰銓,(1997年)前揭書,頁31-34。
10
下進入他國工作,不過由於後來所謂「歐洲公民」(European Citizenship)意識抬頭,其議題有趨向擴張於有關移民及邊境政策之整合9;勞務自由流通與勞工自由遷徙息息相關,對於勞務的提供、文憑及職業經驗的承認等,共同體逐漸建立一些原則,以消弭會員國間之歧視措施;至於服務業的重要性,執委會(the Commission)認為應該開展整體的服務市場,不分傳統(運輸、銀行、保險)或新型態(資訊、視聽設備的商業化)的服務業,不過,勞務共同市場剩下的主要障礙是國家的壟斷(例如鐵路系統)10;最後,資金自由流通方面,起初並沒有推動,因為許多國家控制著資金的流通,作為重要的經濟與貨幣工具,加上各國公司稅法亦不完全的相同,直到資金自由化作為1992年實現内部市場的目標之ㄧ,才使大部份的國家管制得以廢除,許多相關銀行金融法規-例如內線交易與投資顧問等規定,獲得一致性規範11。
從上開四大自由的規劃,探討其中的勞工自由遷徙與勞務自由流通,此使得共同體人民可以離開原來生長的國家到其他會員國提供勞務;勞務的提供與收受既然可以跨越國界,則所衍伸出來勞工的概念、勞務的範圍、勞工自由遷徙權或勞務自由流通與提供的原則及例外、相互承認的文憑及經驗資格等問題,便會因為歐洲聯盟各會員國之文化背景、政經體制的差異現象,而逐漸在各層面產生衝突;特別是在各會員國多傾向考量本國勞工的保護原則下,如何調和對他國勞工之管制規範或政策,歐洲法院也對其爭議做出不少相關的判決。有趣的是,歐洲聯盟的會員國逐漸擴張,其所加入新的成員之中,有部份是中、東歐國家,這些原屬社會主義體制的蘇聯加盟共和國,如何融入以民主政治結構及經濟市場指標的歐洲聯盟,在條件差異相當大的情況下,勞工自由遷徙與勞務自由流通的實踐的確是一個值得觀察的現象。
9盧倩儀,跨國移工權利分析-歐盟經驗,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8卷第2期,2004年12月,頁129。盧倩儀,從歐盟移民政策看區域經濟整合的政治意涵,美歐季刊,第13:1=133卷期,1999年春,頁7-9。
10郭秋慶,(1999年)前揭書,頁182。王泰銓,(1997年)前揭書,頁34-37。
11郭秋慶,(1999年)前揭書,頁182及頁183。
11
歐洲聯盟本係從6個創始會員國:荷蘭、比利時、法國、盧森堡、德國、義大利12,不斷地加入新的會員國而逐漸向四方擴大。自1973年英國、丹麥及愛爾蘭正式加入歐洲共同體的第一次擴大,1981年希臘加入成為第10個會員國的第二次擴大,1986年完成第三次南擴而使西班牙及葡萄牙成為新的成員;再隨著1993年馬斯垂克條約生效、「歐洲聯盟」的誕生,奧地利、芬蘭、瑞典於1995年正式加入,成為歐盟第四次擴大13;經過半世紀的四次擴大歷程,從原始的6個國家增至15個國家,實際上所產生的影響已對歐洲之政治及經濟的平穩發展產生很大的助益。2002年在丹麥的哥本哈根舉行歐洲高峰會議決議,出現歐盟東擴的新挑戰,通過波蘭、匈牙利、立陶宛、捷克共和國、斯洛伐克共和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斯洛維尼亞、塞普勒斯及馬爾他等10個中歐與東歐國家加入申請,並於2004年正式成為會員國,是為第五次擴張第一階段,此次新會員國除須符合1993年哥本哈根宣言之入會標準(Copenhagen criteria),尚包括確保民主的穩定機制、依法統治、保護人權,能維持市場經濟機能、並參與歐盟市場的競爭,具有承擔歐盟政治、經濟與貨幣責任之能力三要件等,與歐盟簽定準會員國協定(The Association Agreement),藉此建立雙方在政治與經濟的法律架構14;又保加利亞與羅馬尼亞於2007年1月1日加入,是為第五次擴張第二階段;上開新增會員國複雜的國情與政治架構,以及不同的文化,利益與價值的衝突,如何能在異中求同,因應歐盟擴大與深化的腳步,法律與制度扮演重要的角色;因為歐盟與其他國際組織最重要的差異之ㄧ,在於各會員國移轉一部份主
121951年該6國在巴黎簽署「設立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the Treaty of Paris establishing the European Coal and Steel Community,ECSC)」,又稱巴黎條約(Treaty of Paris);1957年該6國以ECSC為藍本在羅馬簽署「設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The Treaties establishing the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EEC)」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the European Atomic Energy Community,EURATOM)」,又稱羅馬條約(Treaties of Rome)。
13陳麗娟,(2006年)前揭書,頁4。Philip Thody著、鄭棨元譯,An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to the European Union歐洲聯盟簡史,三民出版,2001年1月初版一刷,頁1-25。
14王泰銓,(2008年)前揭書,頁36。陳麗娟,(2006年)前揭書,頁7。Ncholas Moussis著、王萬里譯,(1999年)前揭書,頁xi。
12
權,交由歐盟這個獨特的超國家組織,經由民主程序完成在歐洲層級之決策15。歐洲的統合,使歐盟成員現增為27個國家16,其過程具有下列幾項特質17:
一、統合的動機來自於避免戰爭:經過兩次源起於歐洲的世界大戰,其政治經濟面臨崩潰邊緣,繼而國際秩序與情勢受到美俄等國影響與支配;因此歐洲各國意識到,唯有透過和平統合才能避免戰爭再度爆發。
二、初始由各國政治菁英來領導民意,推動統合運動,後來歐盟的東擴發展,中、東歐國家政治遂逐漸步入民主機制:歐洲領袖必須揚棄因世界大戰所生之國家間仇恨、致力引導民族融合,方能協調統合步驟;否則統合若無法成功,甚或將來反再引起戰爭。又歐盟第五次擴大歷經多次談判,直至2003年4月16日中歐與東歐共10個國家於雅典「安果拉」(Agora)簽署入會條約(The Treaty of Accession),各準會員國各自進行國內之公民投票,或依照內國程序批准入會條約,在2004年5月1日正式成為歐盟之會員國18。
三、統合係以經濟為起點,循序漸進邁向其他領域:亦即統合過程必須是先以經濟層面整合為起點,經由關稅聯盟、共同市場奠下良好基礎後,再漸次發展到內政、司法、外交及軍事領域。
四、尊重各國主權及特色:由於各國間的種族、文化、語言及風俗等仍有顯著差異,因此統合過程中各國是可保留其差異性,統合的目的在於推動各國政策、法令、制度一致性,並非文化兼併;各國並非喪失主權,但大國必須尊重小國意見。
15有學者認為此應稱之為第六次擴張,參見王泰銓,(2008年)前揭書,頁36。王泰銓,(1997年)前揭書,頁1-12。
16http://europa.eu/abc/history/2000_today/index_en.htm
17Ncholas Moussis著、王萬里譯,(1999年)前揭書,頁xi及頁xii。
18王泰銓,(2008年)前揭書,頁36。
13
第二節 歐盟勞工關係法制建構統合的起源
第一項 邁向單一市場過程之介紹
有關勞工自由遷徙與勞務自由流通,其邁向單一市場之過程,約可分為三大時期:1958年至1970年「過渡時期」、1970年至1985年「提出白皮書(White Book)時期」以及1986年歐洲單一法(Single European Act)至1993年歐洲單一市場(Single European Market)階段19:
一、1956年荷蘭、比利時、法國、盧森堡、德國、義大利等6個會員國外交部長發表斯巴克報告(Spaak Report),表示須達到兩項目的,即:去除對勞工移動(migration of labor)之各項障礙,以及去除對競爭之各種扭曲(distortion)20。次年(1957)年該6個會員國於在羅馬簽署「設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EEC),結合成為關稅同盟(Custom Union),使會員國之商品及勞務流通得以自由化;同時因經濟景氣維持不錯,對於所涉及之勞工事項,採取「新自由主義」(new liberalism)之立場以及開放的態度21。
二、1970年由於受到石油危機及國際經濟景氣衰弱震盪的衝擊,造成共同市場情況陷於不利發展的狀態,為了解決歐洲國家所面臨困境,1974年歐洲共同體部長會議通過一項社會行動方案(Council Resolution Concerning a Social Action Program)22,明確宣示三個目標:於歐體內達成完全而較好
19有學者區分為五個階段,即:早期萌芽階段(1957年至1971年)、蓬勃發展階段(1972年至1980年)、調整階段(1981年至1986年)、重振旗鼓階段(1987年至1992年)、再度出發階段(1993年迄今),參見焦興鎧,國際勞動基準之建構,新學林出版,2006年10月一版,頁254。亦有學者區分為三個階段,即:1974年相當謹慎的階段、1974年至1990年勞動法的第一個黃金時期、1990年迄今自歐體的勞工基本社會權共同體憲章的通過開始推算,參見Roger BLANPAIN著、劉黃麗娟譯,European Labour Law and Industrial Relations歐洲勞動法與勞資關係,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出版,1999年4月一版,頁162。陳麗娟,(2006年)前揭書,頁110-113。
20焦興鎧,(2006年)前揭書,頁254。陳麗娟,歐洲聯盟五十年的回顧與省思-從歐洲聯盟的發展史探討大中華共榮經濟區之可行性,淡江大學歐盟資訊中心通訊,第16卷期,2007年12月,頁12-14。Vogt Carlos Roland , “European Integration and Ideas about Europe as a Cultural Community in 1955-1957" , 2004 SGIR Annual Conference , The Hague, Netherlands(9-11/09/2004).
21王泰銓,(2008年)前揭書,頁305。焦興鎧,(2006年)前揭書,頁254-255。陳麗娟,(2006年)前揭書,頁110。
22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ELIMINATION OF DISCRIMINATION BASED ON THE SEX OF WORKERS FORMS PART OF THE PROGRAMME FOR SOCIAL AND LEGISLATIVE POLICY
14
之就業狀態、改善生活及工作條件、增進勞資雙方對歐體經濟及社會決策之參與,以及增進勞工對事業單位之參與;雖然未有拘束會員國之法律效力,但在此期間,其就勞工自由遷徙方面訂有多項相關指令保障勞工權益23:例如77/249/EEC(1977年第249號)指令促進律師提供服務的自由24等,亦有一系列有關安全及衛生指令之制定25:例如80/1107/EEC(1980年第1107號)指令保障勞工免於暴露在危險物質場所26等。1985年在各會員國共識下提出完成單一市場「白皮書(White Book)」,且列出應於1992年12月31日完成「內部市場」(The internal market)、於1993年1月1日起實施貨物、人員、勞務、資金自由流通之歐洲單一市場(Single European Market)的時間表。
三、1986年會員國正式簽署歐洲單一法(Single European Act)27,並於1987年7月1日生效,可說是完成單一市場白皮書之結果。惟歐洲單一法雖對1957年羅馬條約28加以修正,而擴充歐體各組織制定統一性保障勞動者權益規範之權能,例如:該法在羅馬條約中附加第118a條,其中該條第2項賦予部長理事會以有限制性多數(qualified majority,國內有譯為「條件多數」29)之方式,正式採納各項勞動者安全衛生之措施,藉以督促各會員國
WHICH WAS CLARIFIED IN CERTAIN RESPECTS BY THE COUNCIL RESOLUTION OF 21 JANUARY(Official Journal C 13(21/01/1974)).
23焦興鎧,(2006年)前揭書,頁255-257。Roger BLANPAIN著、劉黃麗娟譯,(1999)前揭書,頁162。
24http://eur-lex.europa.eu/LexUriServ/LexUriServ.do?uri=CELEX:31977L0249:EN:HTML
Council Directive 77/249/EEC of 22 March 1977 to facilitate the effective exercise by lawyers of freedom to provide services(Official Journal L 078(26/03/1977)PP. 0017 - 0018)
25焦興鎧,(2006年)前揭書,頁257。Roger BLANPAIN著、劉黃麗娟譯,(1999)前揭書,頁163。
26http://eur-lex.europa.eu/LexUriServ/LexUriServ.do?uri=CELEX:31980L1107:EN:HTML
Council Directive 80/1107/EEC of 27 November 1980 on the protection of workers from the risks related to exposure to chemical,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agents at work(Official Journal L 327(03/12/1980)PP. 0008 - 0013)
27歐洲單一法全文請參閱:Official Journal L 169/1(29/06/1987), pp. 1-29.
28羅馬條約全文請參閱:TRAITES 1957/CEE, volume 1, EN, page(s) NA-NA
29焦興鎧,(2006年)前揭書,頁263。
http://europa.eu/scadplus/glossary/qualified_majority_en.htm
A qualified majority (QM) is the number of votes required in the Council for a decision to be adopted when issues are being debated on the basis of Article 205(2) of the EC Treaty.
Following the 2000 Inter Governmental Conference and the Nice Treaty, the number of votes allocated to each Member State has been re-weighted,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States with larger populations, so that the legitimacy of the Council's decisions can be safeguarded in terms of their demographic representativeness.
15
改善工作環境;但其他勞工相關事項,仍須受限於羅馬條約第100條所規定部長理事會必須採取全體無異議之表決方式,因為歐洲單ㄧ法所附加羅馬條約之第100a條(無需採納全體無異議方式)並不適用在人員(勞工)自由流動範圍、也不適用在受雇者權益之事項30,因此,在此階段實際上並未能發揮保護勞動者實質效用31。不過,在1989年12月9日由11國會員國之元首(除英國外,蓋英國直到1998年才簽署)在史塔斯堡會議(Strasbourg Summit)通過之勞工基本社會權共同體憲章(Community Charter of Fundamental Social Rights for Works)32,所列舉之12項原則33,對於促使會員國就勞工基本權利保障之採行,提供重要原則及影響力。
第二項 歐洲聯盟成立後的新進程
1992年「單一市場」形成,會員國之間的商品、勞務、資金及人員可以平等自由地流動,同年並簽訂馬斯垂克條約(Maastricht Treaty)。1993年馬斯垂克條約生效,會員國同意共同為組織更為擴大的「歐洲聯盟」(或簡稱為歐盟)而努力;歐盟將結合歐洲共同體和其他的協定,在外交政策、安全防禦、司法、內政事務及經濟上加強彼此的合作關係34。不過,在馬斯垂克條約談判時,英國
After 1 January 2007, following enlargement of the Union, the QM went up to 255 votes out of a total of 345, representing a majority of the Member States. Moreover, a Member State may request verification that the QM represents at least 62%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the Union. If this is not the case, the decision is not adopted.限制性多數係部長理事會決定採取某項決定時,所為一定票數之要求;基本上,表決數量係以各會員國的人數為分配,以能反映出聯盟大多數公民的意願。
30“Paragraph 1 shall not apply to fiscal provisions, to those relating to the free movement of persons nor to those relating to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employed persons."
31焦興鎧,(2006年)前揭書,頁259及頁263。
32關於該盟約的背景及原則請參閱:http://europa.eu/scadplus/leg/en/cha/c10107.htm。Roger BLANPAIN著、劉黃麗娟譯,(1999)前揭書,頁165。國內有譯為「勞工基本社會權盟約」或譯為「社會盟約」,焦興鎧,(2006年)前揭書,頁259。
33其12項原則內容為:遷徙自由(Freedom of movement);就業與報酬(Employment and remuneration);生活及工作條件之改善(Improvement of living and working conditions);社會保障(Social protection);集會結社與集體協商的自由(Freedom of association and collective bargaining);職業訓練(Vocational training);兩性平等待遇(Equal treatment for men and women);資訊諮詢及勞工參與(Information, consultation and participation of workers);工作場所安全與衛生健康保障(Health protection and safety at the workplace);兒童與青少年之保障(Protection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老年人(Elderly persons);殘障者(Disabled persons)。
34淡江大學歐盟資訊中心「歐洲聯盟簡史」:http://www.lib.tku.edu.tw/eudoc/euhist.shtml 16
與歐體主要國家對勞工問題立場可說是尖銳對立,不論是該條約本身之社會條款,甚至連該條約所附之社會政策議定書(Protocol on Social Policy)及社會政策協定(Agreement on Social Policy)都對英國不生效力,使得歐盟無法避免地存有兩套勞資關係之法制建構運行35。1997年6月17日歐盟所有會員國的領袖們一致通過阿姆斯特丹條約(The Treaty of Amsterdam)36,其主要目標有四:1、將著重職業僱用和會員國的人民權益;2、排除四大(商品、勞務、資金、人員)流動的障礙,並加強安全、外交關係;3、強化歐洲在國際上的地位;4、歐盟的組織機構發揮更大的效能,並放眼在廣化的課題上,再擴增會員國37。由於阿姆斯特丹條約對於勞工權益之課題是採取比較積極的態度,再加上英國工黨政府自1997年5月執政後,對歐盟的事務已不再阻擾,反而改為積極參與的立場38;使得歐盟對勞資關係法制建構及勞工保障範圍將更能順利推展。
第三項 歐洲共同體與歐洲聯盟的法律性質區別
1950年以來歐洲建構歷史及發展趨勢,分析歐洲共同體與歐洲聯盟的本質,兩者甚有未同,歐盟本身不似歐體,沒有任何條約賦予其法人格,因此歐盟在對內、對外的法律行為能力引發不少爭議,然而國際實務上卻有接受其法人格存在之事實現象,歐洲憲法條約終於解決此項問題,賦予聯盟法人格地位,但卻仍未達到傳統民主憲政要求構成聯邦國家的基礎條件39。
第一款 歐洲共同體
歐洲法院早期於1962年Gend & Loos v Netherlands案40,有關荷蘭海關從
35焦興鎧,(2006年)前揭書,頁260。
36阿姆斯特丹條約全文請參閱:Official Journal C 340(10/11/1997)
http://europa.eu.int/eur-lex/lex/en/treaties/dat/11997D/htm/11997D.html
37淡江大學歐盟資訊中心「歐洲聯盟簡史」:http://www.lib.tku.edu.tw/eudoc/euhist.shtml
38焦興鎧,(2006年)前揭書,頁262。
39王泰銓,(2008年)前揭書,頁76。王泰銓,(1997年)前揭書,頁5。
40全文請參閱(26-62,European Court reports 1963 English special edition Page 00001): http://eur-lex.europa.eu/smartapi/cgi/sga_doc?smartapi!celexplus!prod!CELEXnumdoc&lg=en&numdoc=61962J0026
17
德國進口之原料課徵較高關稅乙事,判決是否有違反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現為歐洲共同體條約)所規定會員國在共同市場內不得提高現有關稅(案件號26-62,1963年歐洲法院裁判彙編英文版第00001頁);以及1964年Costa/ENEL案中41有關義大利政府將電力營運收歸國有,以致Costa公司認為該國營化政策其中有許多牴觸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規定之疑義(案件號3及4-64,1965年歐洲法院裁判彙編英文版第00441頁)。茲以上開二案內容為基礎,闡述有關歐洲共同體的法律性質及特徵,略述整理如下:
一、歐洲統合早期三個重要基礎條約,分別賦予不同共同體之法人格42。ECSC條約第6條規定歐洲煤鋼共同體具有法律人格,在國際關係中為行使其職權及為實現其目標具有行為能力;EURATOM條約第184條也規定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具有法律人格;EEC條約第210條,現在改稱為EC條約第281條,規定歐洲共同體具有法人格 43。
二、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既為建立共同市場,為了會員國之利益,以及直接涉及在共同體內每個個人的權益,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獨立並優先於各會員國之法律,不僅規範締約國的政府,同時也以其人民為規範對象44,歐洲法院所提1991年相關意見(opinion),認為各大共同體條約已經形成一套新的法
41全文請參閱(Joined cases 3 and 4-64,European Court reports 1965 English special edition Page 00441):http://eur-lex.europa.eu/smartapi/cgi/sga_doc?smartapi!celexplus!prod!CELEXnumdoc&lg=en&numdoc=61964J0003
42即歐洲煤鋼共同體(ECSC)、歐洲原子能共同體(EURATOM)及歐洲經濟共同體(EEC)。原歐洲經濟共同體(EEC)則於1993年11月1日歐洲聯盟條約生效施行後更名為歐洲共同體(EC)。
43王泰銓,(2008年)前揭書,頁85。林志峰,歐洲共同體之國際法人格,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5月。
44陳麗娟,(2006年)前揭書,頁37及頁38。翁岳生教授祝壽論文編輯委員會,當代公法新論(下)(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洪德欽:歐洲聯盟法-超國家法律之發展與創新,元照出版,2002年7月,頁985。Gend & Loos v Netherlands案,歐洲法院於結論(Summary)第2點有闡明:“THE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CONSTITUTES A NEW LEGAL ORDER OF INTERNATIONAL LAW FOR THE BENEFIT OF WHICH THE STATES HAVE LIMITED THEIR SOVEREIGN RIGHTS, ALBEIT WITHIN LIMITED FIELDS, AND THE SUBJECTS OF WHICH COMPRISE NOT ONLY THE MEMBER STATES BUT ALSO THEIR NATIONALS . INDEPENDENTLY OF THE LEGISLATION OF MEMBER STATES, COMMUNITY LAW NOT ONLY IMPOSES OBLIGATIONS ON INDIVIDUALS BUT IS ALSO INTENDED TO CONFER UPON THEM RIGHTS WHICH BECOME PART OF THEIR LEGAL HERITAGE . THESE RIGHTS ARISE NOT ONLY WHERE THEY ARE EXPRESSLY GRANTED BY THE TREATY BUT ALSO BY REASON OF OBLIGATIONS WHICH THE TREATY IMPOSES IN A CLEARLY DEFINED WAY UPON INDIVIDUALS AS WELL AS UPON THE MEMBER STATES AND UPON THE INSTITUTIONS OF THE COMMUNITY."
18
規範體系,歐洲共同體條約就是「一個法律共同體的憲法證書」,對於各會員國本身以及其國民產生直接的法律效力(意見號1/91,1991年歐洲法院裁判彙編第I-06079頁)45。
三、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可以創設自己的法律制度,是完全獨立於會員國的法律制度,並將該制度納入會員國的制度當中,對於各會員國有「直接適用」及「直接效力」:前者著眼於會員國國內法院是否有義務保障共同體法賦予其人民之權利,後者著眼於共同體法是否須轉化為會員國國內法後始生法律上之拘束力46。另參照歐洲共同體條約第249條第1項規定,共同體的法制建構,除基礎條約外,尚包括命令、指令、決定、提出建議或發表意見47。
四、歐洲共同體屬於一個法律實體(國際法上具有法律人格的超國家國際組織)48,依照EC條約第282條規定歐洲共同體於各會員國內依其內國法之法人規定享有最廣之行為能力,尤其係具有權利能力、行為能力,並得成為訴訟程序上的當事人;因此,歐洲共同體可在成員國國內進行交易活動,例如簽訂契約、取得或處分財產(包含動產及不動產),此一資格的代理行使,原則上是由執委會代表歐洲共同體為之,並接受法院審判、司法監督49,同時依
45Matthias Herdegen著、張恩民譯,EUROPARECHT歐洲法,韋伯文化出版,2006年9月,頁73及頁74。
全文請參閱(Opinion 1/91,European Court reports 1991 Page I-06079):
http://eur-lex.europa.eu/LexUriServ/LexUriServ.do?uri=CELEX:61991V0001:EN:HTML
46陳麗娟,(2006年)前揭書,頁38及頁39。翁岳生教授祝壽論文編輯委員會,(2002年)前揭書,(洪德欽,前揭文)頁987-989。王泰銓,(1997年)前揭書,頁185。
47http://eur-lex.europa.eu/en/treaties/dat/11997E/htm/11997E.html#0173010078,歐洲共同體條約第249條第1項。Treaty establishing the European Community (Consolidated version 1997) - Chapter 2 Provisions common to several institutions - Article 249 (ex Article 189).“In order to carry out their task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is Treaty,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cting jointly with the Council, the Council and the Commission shall make regulations and issue directives, take decisions, make recommendations or deliver opinions."(Official Journal C 340(10/11/1997))
48http://eur-lex.europa.eu/en/treaties/dat/11997E/htm/11997E.html#0173010078,歐洲共同體條約第281條及第282條。Treaty establishing the European Community (Consolidated version 1997) - PART SIX GENERAL AND FINAL PROVISIONS - Article 281 (ex Article 210).“The Community shall have legal personality."and Article 282 (ex Article 210).“In each of the Member States, the Community shall enjoy the most extensive legal capacity accorded to legal persons under their laws; it may, in particular, acquire or dispose of movable and immovable property and may be a party to legal proceedings. To this end, the Community shall be represented by the Commission."(Official Journal C 340(10/11/1997))。有學者稱之為「超國家組織體」,參見王泰銓,(2008年)前揭書,頁77。
49王泰銓,(2008年)前揭書,頁85。陳麗娟,(2006年)前揭書,頁39。
19
據歐洲共同體條約第244條及第256條規定亦可執行歐洲法院判決50。此外,歐洲共同體是可以訂雙邊或多邊協約(例如在1995年成立的WTO中,成為該組織之創始會員國),在1996年的A. Racke GmbH & Co.案中,歐洲法院指出,共同體在與其他非會員國家簽訂國際相關協定時,必須要遵重國際法的效力、習慣及原則(the European Community must respect international law in the exercise of its powers. It is therefore required to comply with the rules of customary international law when adopting a regulation suspending the trade concessions granted by, or by virtue of, an agreement which it has concluded with a non-member country.)(案件號C-162/96,1998年歐洲法院裁判彙編第I-03655頁)51,但是,由於條約(WTO條款)權利義務主體是國家或具有法律人格的超國家國際組織而非其人民,且依國際法相關理論其尚未將條約轉換為會員國國內法之形式(國際條約轉換理論),故似只能針對共同體之機關或會員國有拘束力,人民自然無法以條約為權利之基礎而有所請求52。不過有少數論者補充,如相關國際法條款之實體內容賦予人民權利時,則相關國際條約或協定即可直接作為請求權基礎53。
五、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可以創設自己的機關、擁有主權,換句話說,它具有權利能力、行為能力;不僅可以行使由會員國限制其權限或將其部分主權移轉而來的主權,此外,自1958年聯合國派遣第一任大使駐歐洲以來,已逾147個國家與歐體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其中更有逾120國家派駐使節;而歐洲共同體在普遍地與第三國締結雙邊或多邊協約之餘,亦已正式加入百
50http://eur-lex.europa.eu/en/treaties/dat/11997E/htm/11997E.html#0173010078,歐洲共同體條約第244條。Article 244 (ex Article 187).“The judgments of the Court of Justice shall be enforceable under the conditions laid down in Article 256."(Official Journal C 340(10/11/1997))
51全文請參閱(C-162/96,European Court reports 1998 Page I-03655):
http://eur-lex.europa.eu/LexUriServ/LexUriServ.do?uri=CELEX:61996J0162:EN:HTML
52鄧衍森,WTO協定在歐洲聯盟之法律效力,臺灣國際法季刊,第1卷第3期,2004年7月,頁12及頁13。
53Craig Paul and Grainne de Burca.2003.“EU, Law, Text, Cases, Materials", Third Edition,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195. 20
個以上國際組織,顯示歐體國際法人格之地位54。
第二款 歐洲聯盟
歐洲聯盟的法律性質,有下列幾種特徵:
一、歐洲聯盟是由馬斯垂克條約(亦稱歐洲聯盟條約)所創設國際組織,列出了聯盟的任務、聯盟的目標及聯盟的統一制度化框架;條文包括:補充三個共同體的條款、「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條款及「司法及內政範圍合作」條款等三大部分,18個議定書、33份相關宣言;主要內容係制訂共同的外交、安全政策、共同的防衛政策、加強對公民權利的保護、在國內事務和司法領域建立更密切的合作關係、增加共同決策和多數決的範圍等,係由會員國以締結國際條約的方式為之55。
二、歐洲聯盟的結構是「三根支柱」(three pillars)的模式,以歐洲聯盟為共同屋頂,本質上是「兩個歐洲共同體」、「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司法及內政範圍合作」的形式。因此歐洲聯盟的法律制度似乎比歐洲共同體的法律制度範圍還要來得廣。針對「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司法及內政範圍合作」部分,其事務不受到共同體條約範疇的約束,因本質較屬於政府間的合作,對會員國並無直接適用的效力,主要是透過理事會以一致決的方式或會員國締結條約進行,國家並無義務讓渡自己的主權,因此用國家合作的方式創建一個機構;因此,必須由會員國將相關決議轉換成國內立法的方式方有拘束力56 。
三、歐洲聯盟係屬超國家與政府合作要素之混合、同時結合經濟與法律以及政治上的合作,本身擁有不完全主權、部分主權,因此通說認為歐盟在國際法上
54王泰銓,(2008年)前揭書,頁85。陳麗娟,(2006年)前揭書,頁38。Matthias Herdegen著、張恩民譯,(2006年)前揭書,頁74。王泰銓,(1997年)前揭書,頁178。林志峰,(1995)前揭論文。
55陳麗娟(2006年),前揭書,頁40。Matthias Herdegen著、張恩民譯,(2006年)前揭書,頁76。黃偉峰等,歐洲聯盟的組織與運作;張亞中:歐洲聯盟的演進,五南圖書出版,2003年4月初版一刷,頁46。
56王泰銓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