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W-Portfolio

2011-12-25 12:52:05

批判性思考

大學生不讀書 誰之過? 【羅印沖(政大新聞系三年級)/提供】 最近出現報端的幾篇讀者投書,討論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不愛讀書的趨勢,這波討論熱潮源於一份調查報告,其中指出,今日大學生每天花在讀書的時間不到一個鐘頭。接者引起若干回應,有人認為讀書可以分類,教科書讀得少,不代表其他的書也讀得少。另外,也有人回過頭來問,現在還在讀書的老師又有多少? 這不禁讓我回想起前陣子李家同教授曾寫的文章,一篇對於今日醫學生的觀察,從前有志於研讀醫學的學生,大多抱持著濟世救人的胸懷。而隨著社會的快速變遷,現代社會崇尚「奢華」、「名流」與「高物質水準」的風氣,已經讓整個社會環境變質成「上流階級」等於「成功」,而「成功」則必須要有雄厚的財富或地位。因此,「唯利是圖」的求學觀念已經如排山倒海般,衝擊教育的本質,而過去受人尊仰的「大學精神」則如狂風暴雨中的孤立燈塔,逐漸失去光芒。 基於整體社會風氣的巨變,如果還用過去的眼光看待今日的讀書人,恐怕只能傷心收場。因此,我們要思考,為何這種「利益導向」的求學心態,已經如瘟疫蔓延般地全面滲透進所有學子的心裡?家長感嘆孩子不唸書,試問,孩子讀的科系是自己喜歡的,還是家長心中認為「將來有錢可賺的」?而老師批評學風日衰,但有多少老師曾虛心檢討自己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充分吸收? 目前正就讀大學的我,偶爾與同學討論到畢業後的規劃,時常能深刻地感覺到,現在的大學生連「選課」都要顧慮到「將來有沒有用」才願意花時間上課。這種求學的「效益主義」心態,難道不是整體社會風氣下的產物嗎?難道不是受到家長的影響而日漸強化的嗎?教育部「五年五百億」的資源分配,究竟是緩和這樣的風氣,還是增長了這股勢力的氣焰? 社會學理論中的「系統責備論」與「個人責備論」是個恆久的論題,但我們在提出「還在讀書的某某某,請舉手」的同時,實在不應該忽略整體社會環境的質變影響。 1. 這段話的主旨是: 現在的人每天花在讀書的時間沒有很久 2. 有什麼理由支持它所說的: 現在的大學生連「選課」都要顧慮到「將來有沒有用」才願意花時間上課,及有沒有用才決定花時間來讀書。 3. 這些理由正確嗎?充分嗎?: 正確,且充分,確實現代的人幾乎都有「利益導向」的求學心態,只選擇對自己有利的科目及科系。 4. 對於這篇文章,我自己的想法是什麼? 理由又是什麼? 我覺得有些人是真的喜歡自己所選擇的系,而願意花時間去上課,願意花時間去學習,並不是所有人都是只選擇對自己有利的科目及科系,而願意花時間的,而且上課只要專心聽課,回家複習也會變得比較輕鬆。

評論(0)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