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周歷史作業
中國應在敘利亞和中東問題上走出新路
【社論】
社論
一如會前預期,在俄羅斯舉行的20國(G20)峰會上,各國對軍事干預敘利亞出現巨大分歧。東道主俄羅斯總統普亭為了維持峰會談論商貿問題的傳統,特地將敘利亞議題放在招待各國總統的晚宴上提出,延續三小時之久,但效果並不好,歐巴馬遊說各國支持美國也無功而返。
針對美國隨時可能對敘利亞發動軍事攻擊,20國峰會出現了三種不同的立場。一方當然是俄羅斯為首的堅決反對國家。在會議期間,金磚五國舉行非正式會議,表達對美國動武的憂慮,尤其擔心該舉動會影響已欲振乏力的全球經濟。當然,包括中國在內的「挺俄派」,也知道俄羅斯反對美國動武,一方面是俄羅斯對美國霸權的制衡,這是「反美派」的共識,但另一方面,「挺俄派」也十分清楚,俄羅斯堅決反對,是因為莫斯科在大馬士革的利益使然,這一點決定了挺俄派國家立場並非堅決一挺到底,將來會有很大變化,因為各國在平衡美、俄角力中,都有各自的不同利益。
另一方當然是英、德、加拿大等美國盟國。其實,除了德國堅決不贊成華盛頓動武外,英國和加拿大等國政府堅決支持美國動武,堅信唯此才能維護西方在國際社會揭櫫的基本價值和秩序。英國首相卡麥隆是因為國會不同意而被迫罷手,但英國已提出敘利亞當局使用化武的鐵證,來佐證美國準備動武的合法性;至於加拿大則因軍事力量太弱,沒有實際參與作戰的能力,只能在道義和後方支援上挺美。
除了這兩派力量外,最重要的是美國盟國中的「潛力」國家,包括法國、日本等。法國支持動武,也是有實力實際參與打擊阿塞德政府的國家,歐巴馬如果能說服法國參與軍事行動,不但可增加打擊力度,也可增加軍事行動的正當性。
對日本也是如此。本來美國就想在中日、韓日的歷史問題爭議中置身事外(當然在釣魚島領土爭議上,美國會站在日本一邊),因此一直頗費思量,是否在峰會中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面。為了爭取對敘動武的同盟國,歐巴馬也同意與安倍舉行雙邊會談,日本如果像對阿富汗和伊拉克動武那樣支持華盛頓,美國的能量也會增加。
美國在峰會中的地位衰落,是不爭的事實。但歐巴馬清楚知道,要突破俄羅斯的反對防線,中國態度是一個決定性因素。這也是為何歐巴馬率領美國龐大的代表團成員,親自到習近平下榻的城堡拜訪的原因。
不能否認,俄羅斯處於歐亞之間,普亭雖然相當重視亞洲,但俄羅斯的最大利益卻在歐洲,對美國的依賴相對低,這也是為何在峰會上普亭與歐巴馬疏遠,與德國首相梅克爾套近乎的原因。但對中國而言,其核心利益就在東亞,而歐巴馬的「亞洲再平衡」戰略也證明美國的核心利益也在太平洋,中、美有對立和競爭,如何拿捏便成為外交策略的重要關鍵。
因此,中國絕不能追隨普亭立場(歷史也證明,中國跟隨莫斯科沒有好結果),不惜與美國在敘利亞問題上對決,而是應採取更為彈性和理性的外交原則,在俄、美兩國間周旋,更不能因敘利亞問題讓日本占到便宜,使日本在目前備受東亞孤立的情況中找到「突圍」的契機。
事實上,在目前狀況下,即使美國單獨出兵敘利亞並無困難,對敘軍事干預的情勢也難以逆轉,而美國如在孤立狀態下出兵,反而會強化美國「仗義」執行國際正義和規範的「悲壯」色彩,今後更有理由追求更大的軍事發展和干預外國心態,這正是反對美國和與美國潛在競爭的國家不願見到的結果。
因此,包括中國在內,如果想反對美國出兵敘利亞,制止美國繼續其干預外國的行動,國際社會須提出可替代的懲處敘利亞方案,而不是對阿塞德政府的反人道行為束手無策,為反對軍事干預而反對。
中國想成為真正大國,在國際展現影響力,並與美國建立新型大國關係,敘利亞問題本來是千載難逢的表現良機。但中國更重視在美、俄間的平衡,無論策略和立場都還看不出對中東局勢有足夠影響力,這是習李新政未來鋪陳大國關係不能忽略的新領域。
【2013-09-07/世界日報/A05版/綜合(二)】
資料來源:http://0-udndata.com.libpac.wtuc.edu.tw/library/
【社論】
社論
一如會前預期,在俄羅斯舉行的20國(G20)峰會上,各國對軍事干預敘利亞出現巨大分歧。東道主俄羅斯總統普亭為了維持峰會談論商貿問題的傳統,特地將敘利亞議題放在招待各國總統的晚宴上提出,延續三小時之久,但效果並不好,歐巴馬遊說各國支持美國也無功而返。
針對美國隨時可能對敘利亞發動軍事攻擊,20國峰會出現了三種不同的立場。一方當然是俄羅斯為首的堅決反對國家。在會議期間,金磚五國舉行非正式會議,表達對美國動武的憂慮,尤其擔心該舉動會影響已欲振乏力的全球經濟。當然,包括中國在內的「挺俄派」,也知道俄羅斯反對美國動武,一方面是俄羅斯對美國霸權的制衡,這是「反美派」的共識,但另一方面,「挺俄派」也十分清楚,俄羅斯堅決反對,是因為莫斯科在大馬士革的利益使然,這一點決定了挺俄派國家立場並非堅決一挺到底,將來會有很大變化,因為各國在平衡美、俄角力中,都有各自的不同利益。
另一方當然是英、德、加拿大等美國盟國。其實,除了德國堅決不贊成華盛頓動武外,英國和加拿大等國政府堅決支持美國動武,堅信唯此才能維護西方在國際社會揭櫫的基本價值和秩序。英國首相卡麥隆是因為國會不同意而被迫罷手,但英國已提出敘利亞當局使用化武的鐵證,來佐證美國準備動武的合法性;至於加拿大則因軍事力量太弱,沒有實際參與作戰的能力,只能在道義和後方支援上挺美。
除了這兩派力量外,最重要的是美國盟國中的「潛力」國家,包括法國、日本等。法國支持動武,也是有實力實際參與打擊阿塞德政府的國家,歐巴馬如果能說服法國參與軍事行動,不但可增加打擊力度,也可增加軍事行動的正當性。
對日本也是如此。本來美國就想在中日、韓日的歷史問題爭議中置身事外(當然在釣魚島領土爭議上,美國會站在日本一邊),因此一直頗費思量,是否在峰會中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面。為了爭取對敘動武的同盟國,歐巴馬也同意與安倍舉行雙邊會談,日本如果像對阿富汗和伊拉克動武那樣支持華盛頓,美國的能量也會增加。
美國在峰會中的地位衰落,是不爭的事實。但歐巴馬清楚知道,要突破俄羅斯的反對防線,中國態度是一個決定性因素。這也是為何歐巴馬率領美國龐大的代表團成員,親自到習近平下榻的城堡拜訪的原因。
不能否認,俄羅斯處於歐亞之間,普亭雖然相當重視亞洲,但俄羅斯的最大利益卻在歐洲,對美國的依賴相對低,這也是為何在峰會上普亭與歐巴馬疏遠,與德國首相梅克爾套近乎的原因。但對中國而言,其核心利益就在東亞,而歐巴馬的「亞洲再平衡」戰略也證明美國的核心利益也在太平洋,中、美有對立和競爭,如何拿捏便成為外交策略的重要關鍵。
因此,中國絕不能追隨普亭立場(歷史也證明,中國跟隨莫斯科沒有好結果),不惜與美國在敘利亞問題上對決,而是應採取更為彈性和理性的外交原則,在俄、美兩國間周旋,更不能因敘利亞問題讓日本占到便宜,使日本在目前備受東亞孤立的情況中找到「突圍」的契機。
事實上,在目前狀況下,即使美國單獨出兵敘利亞並無困難,對敘軍事干預的情勢也難以逆轉,而美國如在孤立狀態下出兵,反而會強化美國「仗義」執行國際正義和規範的「悲壯」色彩,今後更有理由追求更大的軍事發展和干預外國心態,這正是反對美國和與美國潛在競爭的國家不願見到的結果。
因此,包括中國在內,如果想反對美國出兵敘利亞,制止美國繼續其干預外國的行動,國際社會須提出可替代的懲處敘利亞方案,而不是對阿塞德政府的反人道行為束手無策,為反對軍事干預而反對。
中國想成為真正大國,在國際展現影響力,並與美國建立新型大國關係,敘利亞問題本來是千載難逢的表現良機。但中國更重視在美、俄間的平衡,無論策略和立場都還看不出對中東局勢有足夠影響力,這是習李新政未來鋪陳大國關係不能忽略的新領域。
【2013-09-07/世界日報/A05版/綜合(二)】
資料來源:http://0-udndata.com.libpac.wtuc.edu.tw/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