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組歷史"德國的教育"書面報告10-9
德國與臺灣初次選擇後學校進路之比較表
德國
臺灣
教
育
階
段
中等教育前期
中等教育後期
法
源
依
據
各邦的學校法
各邦的學校規定
高級中學法
職業教育法
綜合高級中學實施要點
學
校
類
型
文理 實科 主幹 綜合
中學 學校 學校 學校
高級 高級 綜合 五專
中學 職業 高中
學校
分 類 理 念
反映社會結構
反映經濟人力需求
皆以能力為分流依據
深化 廣闊 基礎 依據
的普 的普 的普 成績
遍陶 遍陶 遍陶 興趣
冶 冶 冶 來
提供
研究 養成 融合普 養成
學術 基層 通科目 實用
及學 技術 與職業 專業
習專 人員 科目、 人才
門知 延緩分
能之 化
基礎
功能明確
功能重疊
必
修
科
目
差異甚小,文理中學只比其他學
校多上一門外語課。
差異甚大,尤其高級中學的必修科
目分化地更細。
發
展
狀
況
文理中學逐年增多。
綜合學校比例不甚高。
高級中學與高級職業學校的人數
差距逐漸拉近。
綜合高中校數越來越多。
第六節 德國教育制度與歐盟
由於1999年所簽屬的波隆那宣言 (Bologna Declaration)所欲建立之 2010歐洲高等教育區 (EHEA)目標,使得德國維持百年傳統的高等教育不得不改弦易轍,進而使得引進互相認可的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制度、成立可累積且可轉移的學分制度(ECTS)、成立「歐洲高等教育品質保證協會」(ENQA)等動盪了德國的高等教育,使之面臨改革與轉型,而近年來重大改革政策有: 學制學位的改革(2002)、學費政策的改革(2006)、菁英大學的選拔(2006-2011)。其中又以後者為德國政府邁向國際化最重要之策略之一。
在此以WTO高等教育貿易服務業的四種模式,來探討德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
(一)跨境服務::德國設有國家遠距教學中心(ZFU),目前有44間大學提供遠距教學課程(包括遠距教學大學)、32 學士課程、44 (文科)碩士課程、6 (理科)碩士課程、2 博士課程以及399進修課程。
(二)境外消費:目前德國的高等教育輸出(出國留學生)遠不及於輸入(在德外國學生)。目前德國大學生人數約211萬人,其中外國學生244,229人佔11.9% (其中最多為中國的 23,983人),而目前德國在外留學生人數共82,174人(其中最多為在荷蘭的13,988人)。
(三)境內商業據點服務:根據德國學術交流總署(DAAD)的”德國大學海外分校計畫”,目前在九個國家分別設有海外分校;根據德國教育部(BMBF)的”國際研讀與訓練夥伴計畫”來推行雙聯學位課程。
(四)境內自然人服務:根據DAAD的“以計畫為基礎之人員交流計畫”,目前已有30個國家參與。
近來德國大學的教學品質、國際學生人數及海外學習德語的人數均開始下降,再加上同屬歐陸的法國及荷蘭,亦不斷為了適應現今學術領域的全球性競爭而加快改革腳步並致力於增加國際學生人數,對德國而言,必然造成一定程度的壓力。且歐盟為了建構「歐洲高等教育區」(EHEA)以及增加會員國間的人員流動,要求各國調整部分教育體制以使不同國家之制度相互銜接,並希望加強各國的中央教育權限,才能確保改革時程的推進。但對德國而言,它是屬於教育分權的國家,是由 16 個邦政府分別主掌各區高等教育,倘若加強中央權限,必然破壞該國體制。德國一方面必頇履行「歐洲化」的承諾,一方面又必須考量國家制度及利益,如何從中取得平衡點,未來的發展也是值得持續關注的。
第一章 結論與心得
第一節 結論
國家的根本是教育,我們可以從一個國家的教育體制看到國家的縮影。德國明確的分流制度和嚴謹的教育風格,以及材施教的教育方法造就了它的輝煌成就。學校是未來國家棟梁的搖籃,教育制度明確可以使棟樑更加強壯,反之則能使國家衰敗,甚至滅亡。德國教育的成功與獨特在國際上是無庸置疑的,但也因其學制特殊面臨改革的局面,德國特有的高等教育制度在2010年後正式走入歷史。但其分流明確的中等教育卻仍是獨樹一格的。分流制度秉持因材施教及分工合作的理念運轉,卻也造成許多爭執與討論,分流制度有其利弊所在,這點是無庸置疑的。從德國的教育制度我們可以看德國從建國至今的歷史脈絡,也看見德國之所以強大且在二次大戰後迅速回復的原因。德國教育如此之成功,是我們台灣可以檢討與學習的。我們應當以此為借鏡,逐漸改善我國之教育品質以提升國際競爭力。
第二節 心得
1098302005 葉亭瑋
這次的歷史報告的夥伴們幾乎都是以前沒有合作過的,從一開始的小組分工表,我們這組很快的就分工完畢,而且完全沒有起爭執,最重要的是大家選的工作都是自己想要的。後來在決定報告的主題的時候,大家其實意見分歧,各有各想要報告的主題,討論了很多主題從德國的育樂→德國漢莎航空→鞋子品牌adidas→教育制度,一開始育樂的範圍太大,而且我們這組又想不到想要介紹的城市,所以就放棄了這個主題。然後有人提到可以做漢莎航空,雖然這個想法不錯,但是資料會不夠充實,而且其他組員都不太喜歡這個主題,所以就想其他的主題。後來又有人提到可以做關於adidas的報告,但是感覺資料會不夠充足,所以我們又絞盡腦汁想主題,最後終於有人提出現在的報告主題-教育制度,我個人是認為這個主題可以比較好發揮,也會有比較多資料可以參考,當然最重要的是還可以和台灣的教育制度做個比較,看看德國和台灣的教育制度有哪些差別,對以後想要去德國留學的同學也會有幫助。至於當組長的這個職務,我個人是覺得很開心,因為需要花比較多腦筋,所有的進度都要掌控好,要給各個職務所需要的足夠時間去運作他們的工作內容,而且要讓他們之間好好的配合,對於這個報告大家都滿用心的,希望書面報告和口頭報告的當天都可以很順利。
1098302009 王乃盈
記得國中時,每天都在心裡抱怨台灣的教育方式,讀了三年國中,只為了考所好高中,讀了三年高中,同樣只為了要考上好大學。即使是選擇職科學校,也沒什麼太大的不同。台灣的學生為了考試而讀書,沒了考試,卻反而不懂的怎麼學習了。許多到國外受教育的台灣人,即使一開始在台灣成績不甚理想,甚至被老師標上問題學生的標籤,到了國外,不僅學習得更快樂,更自主,甚至也有些成了資優生。 為什麼台灣的教育制度讓大多數的人不喜歡學習,又為什麼那些從國外回台灣受教育的學生所用的學習方式,比大多數在台灣學生來的更有效率呢?
我們這組負責蒐集資料的同學很細心,不僅查了網頁上的資訊,也找了很多書上的資料。藉由這些資料,我發現,德國的學制設計,滿足了學生各種性向的需求。學生能夠在其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然後快樂的依著自己的性向作學習。我想, 這也是德國跟台灣最不同的地方了。
然而, 既然知道台灣的教育體制不適合自己,又沒有辦法到國外學習,該怎麼辦呢?是不是能有一種方法, 能在台灣的學習體制下,找到另一種能讓自己快樂學習的方法,我想,這就是完成這個報告後,需要思考的地方了。